5月11日下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大讲堂”第四期顺利开讲。本次“大讲堂”由医务科朱细海科长主持,特邀院神经内科5A病区主任李振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主任赵枫分别主讲“脑血管解剖标注+颅内定位”、“呼吸机的应用”两个主题。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项耀均院长、潘耀良副院长出席会议,各科室主任及医护人员共计近百人线上线下一起参与。
▲ 医务科朱细海科长主持会议
我国是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约280万人,脑血管病患病人数超过2000万人,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神经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是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而脑血管病、颅内脑血管的解剖标注和颅内神经定位则是神经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生更加依赖先进的设备,而依靠CT、磁共振等往往仅能对颅内出血、堵塞进行大致判断,但对出现问题的具体部位与血管进行精确诊断,判断这些症状会如何影响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哪些机能,以及这些疾病的演变和预后发展如何处理,仍需要医生通过对颅内脑血管结构的熟练掌握和定位技巧来完成。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5A病区主任李振并娓娓道来,将自己神经内科30多年及超过2000例的手术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如数家珍地向各位同仁介绍了复杂且精密的颅内动脉构成以及所处位置情况。
▲ 李振并主任现场讲授
此外,李主任还详细介绍了这些血管的具体责任分工以及出现病变后所造成的各种类型后遗症,并生动形象介绍了如何进行病理定位诊断。以凝视中枢为例,如果是刺激性病变,眼睛向左侧凝视,则应该是右侧出现病灶,是反方向的。如果遇到一个昏迷病人,眼睛向左侧凝视,右侧肢体偏瘫,说明是左侧大脑半球损伤。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主任赵枫博士详细介绍了呼吸机的功能、应用场景、连接方式、常用通气模式、具体的使用参数以及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等内容。赵主任介绍到呼吸机是进行机械通气的医疗设备,是一种生命支持治疗方式,可帮助无充分自主呼吸的患者进行呼吸,不少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都需要机械通气治疗,部分患者甚至长期需要呼吸机的支持。因此,在现代临床治疗中,使用呼吸机辅助重症患者进行呼吸,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正常通气,在救治病患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 赵枫主任现场讲授
当前,呼吸机主要用于改善通气、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现已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脑部疾病,严重的胸部疾患或呼吸肌无力、心肺复苏、缺血性心脏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麻醉和手术中的辅助或控制呼吸等领域或场合。
此外,赵主任还介绍了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如预防人工气道的意外脱落、防止导管阻塞、保持气道清洁、人工气道的温湿化管理、拔管护理等。其中,赵主任贴心地向各位传授到,温度37度、湿度为100%绝对湿度的是最符合生理的机械通气,最适合人体呼吸系统机能,这体现了医者仁心、倾囊相授的奉献精神。
大讲堂是医院“258”学科建设计划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各期专家骨干将多年从业经验中总结的特色技术和前沿动态进行分享讲解,促进医院内部的学术交流和知识经验分享,提升医护人员的学科建设水平和治疗水平,并探讨新技术和诊疗方案,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佳的就医体验,打造优质服务。
▲ 医护人员现场认真聆听